交流互鉴谋特色 同追共筑教育梦
——我校骆巧弟校长在“省培计划”(2023)培训活动中作发言讲话
春风细雨润大地,教育交流共进步。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安义中学党总支书记骆巧弟怀揣着教育梦,与各地的教育同仁共聚培训盛会,共绘教育新篇章。
在‘省培计划(2023)‘——江西省高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领导力培训的活动中,骆校长作为第四组学员代表进行发言,展现出了深厚的教育情怀,赢得了在场校长们的一致好评。
骆校长发言稿
谋“三治”融合之特色 求县域高中之振兴
司马迁《史记》‘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郡县制,天下才能安,让孩子们足不出县享受优质的高中教育,群众才会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是郡县制的基石之一。如何振兴县域高中?教育界有句名言‘三流学校靠校长,二流学校靠制度,一流学校靠文化‘,其实就是人治,法治,德治的问题,‘三治融合‘,县域高中借着乡村振兴之大势应该很快会从塌陷走向振兴。
一、谋人治之带领,求三流学校之特色。
教育界有句耳熟能详的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带领是学校的底色。做一个好校长,办一所好学校,是我矢志不渝的目标。我学历低,中师毕业;起步慢,在两百学生以内小学呆了18年;履历却有点丰富,有过八年村小教师,十年村小、完小、中心小学校长,七年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六年省重点高中副校长、校长、书记的经历。我总结了我成长的三部曲:
一是教好一门课,让师生认可你。我是从学前班一直教到高三,中间一级都没有落下的老师。小学时什么都能教,初中时一般学校哪门课程弱势就教哪门,高中只能教语文,总结了‘五抓四清三热爱‘的语文教学法,成绩一直都比较靠前。
二是做好一件事,让师生信服你。坚持做到每天陪伴师生,每周一次国旗下讲话,每月更换一次校门口的循环播音,每年赠送师生一本个人原创的十万字以上的教育感悟集。
三是圆好一个梦,让师生崇拜你。2011年我在青湖学校开启了‘青湖梦‘,三年圆梦;2014年我在乔乐学校开启了‘乔乐梦‘,四年梦圆;2021年我在安义中学开启了‘安中梦‘,‘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有特色,四年能突破,五年铸辉煌‘,五年之内把安义中学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学校,创新高效的智慧学校,特色明显的书香学校,人民满意的和谐学校,这个梦想应该也会照进现实。
二、谋法治之引领,求二流学校之特色。
教育界有句耳熟能详的话‘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才叫行‘,制度化引领是学校的本色。当了22年基础教育各级各类的校长后,我总结了一个治校方略就是‘一个愿景聚人心,两个承诺暖人心,三大评比激人心,四抓四创汇人心。‘一套管理模式‘五年有规划,学期有谋划,假期有筹划,月月有动员,周周有计划,日日有小结;教学有八抓,教研有创新,课课有监督,封封有回复,处处有德育,管理有平台,处室有队伍,班班有评比,生生有评价。‘我找到了用‘文科有亮点,理科有突破,体艺有特色‘的‘三驾马车战高考‘解决‘考不上好大学‘的难点,找到了用‘生涯心辅有梦想,精品选课有快乐‘解决‘学生不愿读‘的‘堵点‘,找到了打造‘名生、名师、名家长、名校、名校长‘的‘五名工程有口碑‘的方法解决‘优质生源进不来‘的痛点。我是全省45期高中校长岗训班的学生,我给46期、47期、48期谈过我的教育梦,52期、53期到过我学校实地考察,大家对我的管理模式还是比较认可的。
三、谋德治之统领,求一流学校之特色。
教育界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制度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文化统领是学校的亮色。有了文化才能凝心聚力,才能源远流长,才能历久弥新。我认为对待学校文化的态度是成体系有底蕴的要继承和发扬,无神无形无感的要改革和创新。我总结了一个打造学校文化的方法:一是找准定位,要从历史之渊源,区位之优势,育人之根本上去确立‘三风一训‘;二是落实抓手,做到‘五化‘,物质化,制度化,课程化,活动化,数字化。三是坚持创新,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坚持。
在乔乐学校时我和老师们从历史渊源中挖掘到安义唯一的状元谢一夔是乔乐人,乔乐地处三县交界处自古有习武之风,江西省武警总队训练基地就在学校旁边,文武全才,治国安邦是育人的最高标准,所以我们确立‘崇文尚武,胸怀天下‘的校训,用‘五化‘加以落实,几年后,参观学习的学校还是挺多的,我也被县委书记发掘,调到安义中学来当副校长了。
现在安义中学的‘三风一训‘是鲜有师生知晓的,我和老师们从历史渊源中挖掘到安中起源于安义文山书院,朱熹曾在此教过书;起源于1934年的江西省农村实用学校;起源于1944年创建于靖安高湖的安义临时初级中学,最后汇聚于安义考棚,我想以‘秉文山书院朱熹修身正心之理学,承安中考棚圣哲攻苦食淡之遗风‘来重新定义学校文化,当然这要慎重,我会组织一个课题组,取得共识后,用‘五化‘让其落地生根,就可以静待花开了!
对于现在县中这个平台我是敬畏的,我是感恩的,我是奋进的,我想谋‘三治融合‘之特色,求安义高中之振兴。最后用清代袁枚的一首诗《苔》和诸位共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