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共分享,书香浸校园

点击数:11382022-05-04 10:08:21 

阅读共分享,书香浸校园
——安义中学团委教工团支部组织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


  供稿:夏颖

  为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及人文素养,引导青年教师‘好读书、读好书‘,从而形成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浓郁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学校团委教工团支部特制定了青年教师‘分享一本好书‘的活动计划,并于2022年4月29日下午4点半,在腾讯会议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线上读书分享活动。
  本次线上读书分享会由夏颖、朱慧敏、金莎娟、谌凡凡四位老师主讲,其他老师分享听后感,这次读书活动还吸引了包括吴芹芹、付晓晓、付娟娟、朱慧敏、丁洁宇、谌凡凡、黎强、熊雯静、金莎娟、贺菊芳、罗玉青、曾攀、阳碧霞、夏颖在内的十几位教师的关注,营造了独具安中书香特色的读书氛围。
  本次线上读书分享会前期策划时,制定了由读书会成员参与的‘读教育专著,促教师成长‘的主题活动方案,并迅疾确定好了参与分享的教师人员以及他们分享的书目,包括夏颖老师的《红楼梦》、朱慧敏老师的《做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金莎娟老师的《追风筝的人》以及谌凡凡老师的《The Portrait Of a Lady》。


  Part 1《红楼梦》
  活动过程中,由主持人夏颖老师预定腾讯会议,聚集青年教师集中参与线上读书分享活动。首先夏颖老师分享了曹雪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分析‘。她条理清晰地从‘王熙凤简介‘、‘判词看王熙凤形象及命运‘、‘具体事例分析王熙凤的人物性格‘以及‘王熙凤所具备的女性意识‘四点出发,全面认识王熙凤身上所具备的‘女性意识‘。



  夏颖老师内容分享主要集中在第四部分‘王熙凤所具备的女性意识‘,她从两个角度加以探寻,并且还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知:
  一、女性意识的崛起
  1、精明能干的管家形象
  2、追求平等的夫妻关系
  王熙凤的女性意识体现在方方面面,小说第13回《协理宁国府》我们可以看到王熙凤身上精明能干、八面玲珑的一面;对待自己的丈夫贾琏也从不像其他封建女子一般。她将自己放置于和贾琏平等的位置。对家族事业的不妥协以及对待贾琏‘三妻四妾‘的厌恶都是她女性意识崛起的具体表现。尽管如此,王熙凤的这种女性意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而是一种无意识的女性意识。
  二、囿于封建纲常下的无意识的女性意识
  1、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2、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王熙凤对丈夫的不屈从,更多是作为女人的‘妒‘;她对权势的掌控,更多是她对权力和钱财的贪婪。生活在封建宗法关系中的王熙凤,最终仍旧不能摆脱‘夫纲‘和‘妇道‘的拘束,她不能不承认丈夫纳妾是正当的。所以在强大的宗法礼教和社会舆论面前,争强好胜的王熙凤,也要竭力洗刷自己‘妒‘的名声,来构筑‘贤良‘的形象。而王熙凤将夫妻矛盾转为妻妾矛盾,这就是说的‘妒‘成了封建宗法礼教下女性自相摧残的一支毒箭,她把矛头指向没有人身自由的妾和其他地位更卑弱的女子。所以说王熙凤的女性意识仍然是由于封建礼法下的无意识的女性意识。



  Part 2《做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
  接着朱慧敏老师分享了熊华生先生的《做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做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是《班主任之友丛书》当中的一个篇章。朱老师很好地将书本内容与自己实际的班主任生活相结合。



  在分享过程中,她谈及‘怎样排座位才能大家都满意‘,以该书为依托,她认为座位的排列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学生的身高,也要顾及到身为同桌的学生是否具备友好相处的因素,如此说来座位的排列基于班主任对学生充分的认识和了解。除此之外,朱老师还给我们分享了本书中编当中的第五章——‘好的班干部是怎样炼成的‘,她结合实际举到一个具体案例:自己班上有个班干部总是迟到,身为班干部迟到很显然不能起到好的带头作用,于是朱老师便找这个班干部谈话,可是收效甚微。于是她想到一个办法,她以朋友的口吻给这个班干部写了一封书信。书信中殷切的希望学生能够改掉迟到的坏习惯并鼓励她树立坚定的信心。而这位班干部在看到书信后再也没有迟到过,因为她从这封书信中感受到了真诚与信任。朱老师认为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方法不可缺,教育的智慧不可少。只要拥有一颗不断探索的心,积极地去寻找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地教书育人。


  Part 3《追风筝的人》
  随即金莎娟老师也与大家分享了她最爱的书籍之一——《追风筝的人》 。这本出自卡勒德·胡赛尼的书籍一经问世便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这部作品为何有着如此大的魅力?或许正如金老师的目录所言‘有一种友谊是阿米尔和哈桑‘,而这种友谊冲破身份的壁垒散发出万丈光辉。



  《追风筝的人》以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这部小说流畅自然,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却奔腾着人性的激情,蕴含着阿富汗斯坦这个古老国家丰富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撞击。因为这本书,让世界了解了一个遭受战火蹂躏、毫无存在感的阿富汗斯坦人。这是文学的魅力,也是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除此之外,《追风筝的人》之所以能够吸引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读者,并且撼动读者内心纤细的情感,是因为它讨论了关于人性和人性的拯救问题,这无疑是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是的,‘人性的救赎‘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价值。
  也谢谢金莎娟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内质如此深刻的文字,受益匪浅。



  Part 4《The Portrait Of a Lady》
  而后,谌凡凡老师通过文字和视频结合的方式带领其他教师走进《The Portrait Of a Lady》的世界。在介绍由亨利·詹姆斯创作的《一位女士的画像》这部作品之前,谌老师谈及到自己‘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以及‘如何读书‘。她认为读书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因为在书籍中你可以领略从未领略过的风景,学习从未接触到的新鲜知识,产生从未有过的生命体验。



  谌老师分享了她对于本书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她认为这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主题‘的作品,书中勾勒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她热爱生活,期望获得更多的生活经历,因此她在思想上做好了准备,以便通过历险去学习,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而言,她是全面展示美国特征的典型‘美国女孩‘之一。同时 ,谌老师还谈及在该小说中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人生悲剧并不是命运安排的结果,而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伊莎贝尔因为她‘易变的心情‘、‘以自我为中心‘以及‘盲目崇拜自由‘等特质,最终使她走向悲剧的深渊。而我们听众也从中懂得了人要学会‘认识自己‘,要学会‘以柔克刚‘,并领悟到了‘责任与宽容‘的意义所在。


  分享会的最后,还组织在线的教师共同探讨了本次书籍阅读的现实意义,如《王熙凤的人物分析》与《一位女士的画像》聚焦到了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如何成为一名老练的新班主任》将目光放置到了每一位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新教师身上;《追风筝的人》让我们懂得友谊与身份、地位无关,它是心与心的交流。除此之外,罗玉青老师还分享了杨敏毅先生的《教师情商修炼之道》以及莫言的《生死疲劳》;朱慧敏老师分享了魏书生先生的系列丛书。
  于是,这场线上读书分享活动在愉快的分享和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
  读书本⾝是⼀个输⼊的过程,可是我觉得输出更重要 。因为输出的学习⽅式⽐输⼊的效率更⾼,当我们能够将所看到的书以各种⽅式去输出,本⾝就完成了⼀次知识的升华。所以,这次读书分享会无论就分享者还是聆听者都意义非凡,当然也契合了本次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的初衷。


【责任编辑:万高超】(Top) 返回页面顶端